本专业教育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个方向,其中,涉及的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非师范类教育都是由教育管理专业衍生而来。教育管理专业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是以近代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以近代公共教育制度建立发展的进程为背景。
1 9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先后设置管理全国教育的教育行政机构,1817年普鲁士设置教育部,1828年法国设教育部,1871年日本设立文部省,1899年美国成立教育部,德国直到1979年才设立联邦教育部。然而教育管理专业的开设是20世纪的事情,本世纪初法国首先出现培养教育管理人才的现象,这是由于当时法国认为:国家有权把整个教育事业作为制度加以组织管理,并负责建立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任用教育人员,建立教育的诸种设施,以及用法律规范、国家控制或干预教育活动的程度。德国培养专门的教育管理人才的做法影响其他如美、法等国家并使这些国家也开设了专门培育教育管理人才的专业,以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
二次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中的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卫生事业等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另外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恶化也使环境保护机构普遍设立,社会保险等社会的稳定器也开始出现于经济生活中,这些公共事业机构的产生要求社会对它们进行有序的管理,这样教育管理专业就由单一型方向产生出包括文教、卫生、体育、社会保险、环境保护等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且由于这些公共事业机构直接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而受到高度重视,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人员要求具有专门的知识,受到专门的训练,这样,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普遍在西方发达国家教育中建立起来,并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了公共事业的所有方面。
在新中国建国后,包括教育管理专业在内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人们称为一门被遗忘的学科而长期排斥在教育科学之外。这是由于当时的具体背景条件决定的:在当时,我国百废待兴,各项事业的建设刚刚展开,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由于经过长期战乱而远远落后,由于科技水平的落后,专业人才的匮乏,因此认识不到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加上受前苏联的影响较大,教育体制基本按照前联苏斯模式建立,这导致了一度开放的教育管理课程停上。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人们生活也得到提高。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人们对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呼声日涨,各项公共事业机构随之建立起来,而此时国外公共事业机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也进入我国,这就迫切需要专业人才来加以掌握,以便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公共事业机构,使这些机构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之中,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运而生,并加以了细化分类。即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经过近10多年的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在我国初具规模,不仅有许多院校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而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从培养专科、本科大学生到培养硕士、博士生。每年向全国各地招收大量的学生,并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在文教、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马克思也曾说过,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公共问题正在不断地涌现,传统的价值观正经历危机。因此,对政府自身的改革把对公共事业管理的需求推向现实,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管理理论及实践经验,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为了通过改革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结构模式,实现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多极化和生活丰富化的目标,我国在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在努力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修正公共权力关系、提高官员专业水准、调整公共管理方式,在“渐进”改革中寻求动态平衡。
因此,建立一个具有全新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廉洁的政府,出路只能寄望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提高现有政府官员的素质,建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公务员队伍,优化政府公共管理结构,对政府公共管理进行专业化分工,改善政府的品质,以便达到行政的高效率、增强政府的决断力和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推进作用。从政府角度来看,公共管理范围会逐渐缩小,但其复杂性却更强,因而,政府公务员的“管理”和“服务”意识尤其重要。政府官员必须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公共责任感。以往,成为国家公职人员并没有严格的专业限制,造成某种程度的混乱和无序,形成一种不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随着公共事务复杂性的增强,国家公职人员的专业化和管理行为规范化尤其值得重视。
其二,随着国家机关政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一部分公共事务的管理将推向“大社会”,尽快改变政府垄断公共物品的供给的局面,国家要从过去包揽社会事务的状况撤退,建立起规范的公共事业管理机构,使国家官僚机构更多地从传统的政府角色转变为公共服务企业和公共服务管理部门。现在,这一系列社会事务不断地寻求社会途径来解决,政府管理的垄断企业逐渐民营化。因此,“公”的范围越来越窄,相反,私人领域的公共因素却越来越强。私营企业的经营行为不再是个体行为,它包含着社会公共主体对它的要求和规范,所以,公共管理的主体扩大了,它不仅包括政府机构,还有商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有些社会公共事务适合政府管理,有些公共事务又适合商业组织来管理,而一些既不适合政府管理又不适合商业组织管理的公共事务则由非政府组织来管理。非政府组织从非营利的角度出发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心会对公共管理的平衡起着制约作用,它的职能会日益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质量要求和数量要求会大幅度提高,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新一轮的机构改革过程中,我们应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经验,打破权力过分集中的传统政府管理体制和公共物品供给的政府垄断局面,逐步将部分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给社会和企业,让其他公共机构、商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物品及服务的提供,政府发挥导向作用。
总之,与商业管理的眼界和技能的快速发展相比,公共管理始终存在着低能化和发展滞后的问题,需要与工商管理、经济管理的相互融合、促进,这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初等发达国家水平,国民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对缓解公共服务短缺状况的要求将越来越迫切。
温馨提示:如有疑问,可咨询在线老师,或拨打咨询热线:4000510226,我们会从专业的角度认真解答你的疑问。学校总部地址:无锡市湖滨路651号!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现在很多想考研的考生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大多都在于研究生的报考条件是什么?考试的 科目有哪些?等等。...
学校地址: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惠河路53号-23
咨询热线:400-188-6017
免责申明:网站中部分图片或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我们深表歉意,请来电告知,我们立即删除!